【食品機械設備網 地方新聞】近年來,汶川縣始終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、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治本之策,緊扣“汶川果、汶川畜禽、汶川菜、汶川茶、汶川藥、汶川竹”六大主導產業,采取“大園+小園、跨區建園、多園融合”的建園模式,形成了省、州、縣三級現代農業園區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,走出了一條符合汶川實際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。
謀劃——走特色發展之路
堅持規劃引領。近年來,汶川縣緊扣“南林北果”農業產業戰略布局,秉承“農業產業化、產業園區化、園區景區化、景區賦能化”發展理念,突出規劃先行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“十四五”規劃要求,編制了《汶川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》和《汶川縣櫻桃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》等五大園區規劃,合理布局各類園區建設,有機銜接鄉村空間布局、鄉村產業發展、鄉村生態環境、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規劃,形成了“上下銜接、左右貫穿、整體推進”的園區建設發展格局。
壯大產業基地。堅持以甜櫻桃、香杏子、脆李子和特色蔬菜為主導品種,在威州鎮、綿虒鎮、灞州鎮建成櫻桃現代農業園區,力爭發展優質水果和特色蔬菜達5萬畝以上;圍繞汶川藥、汶川竹、汶川茶等主導產業,建成現代特色農業園區2萬畝;依托正大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力爭建成年出欄50萬頭的生豬種養循環智慧現代農業園區;強化三江黃牛種源保護,力爭建成保種保育和飼草種植為一體的三江黃牛種源保護園區,不斷壯大汶川三江牛產業。同時,以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以及多戶連片產業基地為基礎,建設標準化果園50個。
培優園區業態。加快培育農產品加工、休閑體驗、電子商務等農業新產業新業態,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。依托園區點位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,以園區要素培植為基礎,以標準化果園建設為載體,集中培育采摘園、體驗園、觀光園10個,推動“產業園區、田園景區、新型社區”三區同建,合理布局農耕文化展示、農事體驗、科普教育等功能區,大力培育“野奢民宿”,不斷提升游客鄉村旅游度假體驗,推動園區與休閑、度假、觀光、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。
變的是思路、不變的是目標。汶川縣在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進程中,深入挖掘農業產業發展的切入點、突破口、增長點,突出發展以優質糧油、特色蔬菜、精品水果、生態畜禽為主的主導產業,通過抓規劃制定、項目建設、示范引領、利益聯結、模式創新、質量品牌、政策扶持、機制保障,持續厚植發展優勢,有力地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。
建設——走項目帶動之路
補齊設施短板。堅持統一規劃、分步實施。整合各類涉農資金1.8億元,優先支持園區水、電、路、通訊和公共平臺等配套建設及園區主干道、耕作道、游步道建設。高標準農田、土地整理、農田水利等涉農建設項目向園區集聚,實現田園、渠網、路網、電網、光纖和移動網絡全覆蓋;園區道路與國道、省道、縣道之間“連通、成環、織網”,實現了主干道黑色化、耕作道硬化、游步道綠化、重要節點亮化。
深化產地加工。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揀選分級、烘干、預冷、儲藏、保鮮、包裝、商品化處理等產地初加工設施,推廣普及科學適用的初加工技術,促進農產品就地就近轉化,實現減少產后損失、增加有效供給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目標,逐步推進“產加銷”協調發展。
強化科技支撐。積極引進和推廣名特新優品種,扎實開展新品種引進和產品展示示范,推動產品結構優化提升,依托與四川農業大學、四川農科院等院校建立的縣校合作平臺組建“院士專家工作站”,向園區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。在園區建設中廣泛推廣科學技術、數字農業、物聯網等新技術,提升園區智慧化水平。依托九耕農業產業基地建成一個智慧農業場景應用示范基地1個。
如今,在汶川這片廣袤的田野上,優質糧油、精品水果、特色蔬菜、生態畜禽、西路邊茶等產業快速發展,到處呈現著生機和活力。一個個農業項目加速推進,一項項設施裝備振奮人心,一處處農業產業園勃發生機;農業經營主體日益壯大,特色產業遍地開花,現代農業異彩紛呈。
引領——走示范帶動之路
強化改革推動。深化農村改革,打破區域界限,統籌園區規劃,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、林下綜合種養等融合發展,實現園園相連、連線成帶,產業連片集中發展。落實農村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通過出租、托管、入股等多種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,支持運用整體股份合作、連片綜合整治方式,完善“大園區+小農場”機制,發揮引領帶動作用。鼓勵適度規模經營,探索“農民+”新模式。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其他各類資源“三權分置”,落實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,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,盤活資產資源使用權,鼓勵采取存量折股、增量配股、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,吸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到園區規?;l展現代農業產業。
構建產銷機制。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,大力發展專業合作、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,重點培育2—3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和10個專業合作社,形成年收入3億元的經濟規模。支持高素質農民和返鄉下鄉人員參與園區建設,建立“園區+經營主體+農戶”“龍頭企業+基地+農戶”運營機制,形成園區產業化聯合體,提升主導產業集約化、規?;?、標準化程度。同時,充分利用直播平臺、網絡APP等新媒體,推廣線上銷售;鼓勵與精深加工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,開展訂單種植。
提升品牌品質。質量是農產品的“里子”,品牌是農產品的“面子”,“里子”好了,“面子”才能好。今年,汶川縣加快七盤溝中小微企業冷鏈倉儲、運輸通道等設施建設,保障農產品鮮活上市;鼓勵園區經營主體發展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,積極開展“三品一標”認證,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,不斷提升“凈土阿壩·無憂地”農產品公用品牌。支持園區內各類經營主體創立企業品牌、產品品牌,積極參與各類展示展銷活動,強化品牌宣傳,努力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。汶川甜櫻桃區域公用品牌榮獲2021年度中國受市場歡迎的櫻桃區域公用品牌20強。
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,在培育壯大富民產業這份答卷上,汶川干部群眾正留下別樣的精彩,正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。
我要評論